枣庄新闻网讯“用先秦文字在兽骨上书写诗词集可是个大工程,从选骨、清理、水煮、打磨到最后的书写、雕刻、描红,起码要经过7道工序。历时八个多月,这项工程才刚刚完成……”说罢,王泽友拿出部分他书写的甲骨文向记者展示。
王泽友今年68岁,出生于滕州,自幼爱好读书。1978年,他开始研究收藏,通过收藏的古钱币,发现了不同年代钱币上的文字都是不一样的,于是便在工作之余,将爱好重心偏移到对古文字的探索上。
1995年,王泽友拜师著名书法家安廷山,从此对中国传统文字的认识又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2011年,王泽友开始书写“中国十圣”、“十二生肖”、“福禄寿喜”等3600年来各类字体的百字图。2014年,在安廷山老师的提醒下,王泽友开始着手准备“唐诗三百首”,耗时五年后于去年8月份将先秦文字版“唐诗三百首”完成。
去年年底,王泽友在友人的提醒下,想到将甲骨文以传统的方式呈现,在经安廷山老师的同意后,他开始着手准备。
“做甲骨文非常讲究,就连选骨头也有很多门道。比如羊骨,只能选煮过一次的。”王泽友说告诉记者:“所以我每天一大早,都会跑多个饭店、羊肉汤馆、牛肉汤馆收集成色好的骨头,然后回家重新处理。”
记者在王泽友家中看到,许多角落都摆放着刻上甲骨文的兽骨。“我前几天刚刚统计,目前共有226块兽骨,其中羊骨189块、牛骨11块、猪骨5块、龟壳21块,这也充分说明滕州人爱喝羊肉汤啊。”王泽友打趣道:“每块骨头上都刻有经典诗词,粗略统计有三千多字。”
去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总书记的一番话,让我备受鼓舞,今后我会继续潜心研究甲骨文,让更多的人了解甲骨文,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王泽友说。(记者 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