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助脱贫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作者:刘明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04-08 09:39:27

开栏的话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们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步迈进。为充分展现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激励枣庄儿女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栏目,聚焦典型,生动展示市民身边和眼中的显著变化,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现在我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些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4月4日上午,山亭区西集镇西河岔村脱贫群众刘怀敏向记者说起自己家这两年的变化时几度掉泪。

30年前,身患精神类疾病的刘怀敏嫁给了患病的西河岔村村民孟庆彬,两年后,刘怀敏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但是8年后,儿子被查出智力障碍。6年前,丈夫孟庆彬因腹部疼痛被查出胃部长有肌瘤。此后,丈夫不能干重活了,自己没文化也没有手艺,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艰难。2016年,刘怀敏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右一为孟庆彬

“第一年包村干部来家里走访,了解俺家情况后,把我家纳入帮扶对象。此后他们帮俺修房子,改厕所。现在俺家屋里屋外都干净。天天看着干净的家,心情也好了。”刘怀敏说。

刘怀敏的丈夫孟庆彬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有低保,享受扶贫项目分红和各类扶贫补贴。前年,村里就给妻子安排了扶贫专岗,自己每年还外出打些零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去年,儿子在外地找了份看大门的工作,家里的收入一年算下来也不少,已经脱贫了。

“最让我高兴的事,是儿子去年还找了一个媳妇。”孟庆彬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现在心情一好,吃嘛嘛香,干活也有劲了,虽然自己还得动手术,但感觉病轻了很多。

下午3点,记者来到该镇辘井南庄村脱贫群众冯金才的家,看到冯金才的妻子正在院内烙煎饼。只见她熟练地将一勺面糊舀在鏊子上,用竹片轻轻摊开,待面糊凝结熟透再慢慢揭下,整个操作一气呵成。“上午烙的煎饼已经卖光了,现在烙的晚饭前卖。”冯金才说。

冯金才今年65岁,他告诉记者,妻子陈庆鸾59岁,从小左腿先天性残疾,1984年嫁到辘井南庄村。婚后,妻子照顾家,他跟着建筑队干,那时年轻能出力,挣钱也不少,一家人的日子还算可以。但28年前的一天,他在本村帮人盖房时,在建的墙体突然坍塌,工友将他从砖块中扒出后及时送到医院,虽经全力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这给他带来了不可修复的缺陷——腰椎骨折。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家庭负债累累,原本性格开朗的他因肢体残疾陷入抑郁、轻生、逃避的状态。

2016年,西集镇扶贫办的同志在遍访贫困户时,了解到冯金才家的情况,积极为他家争取扶贫政策。为尽快让冯金才一家脱贫,包村扶贫干部和村委会成员几经商量,认为缓解贫困靠国家帮助只是内因,走富路奔小康还得靠贫困户自己。由于冯金才的妻子虽然走路不便,但有烙煎饼的手艺,帮村干部在镇扶贫办为冯金才家争取了一台打糊子机。

此后,在帮扶干部的引导支持下,冯金才和妻子开始烙煎饼卖,从刚开始的一天十几斤到如今一天几十斤,生意越做越好。现在,冯金才一家的生活比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冯金才说,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是精准扶贫政策改变了我家的生活,给了我家一个全新的未来,以后我和妻子会更加努力地把日子过好,以此来回报帮助我家的人们。(记者 刘明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