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赋能奏响乡村振兴曲

——新城街道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纪实

作者:苏兢 李自发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04-08 14:40:39

“去年俺每股分红1600元,一家三口分红4800元。”近日,薛城区新城街道托三社区居民刘宝银高兴地对记者说,“产权改革改得好啊,俺老百姓举双手拥护。”

当股民,分红利,促增收,助发展,托三社区仅是新城街道强力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能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澎湃大潮中,新城街道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攻坚克难,改革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火热场景。我市首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在街道托二社区颁发,同时全市首个登记赋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在该社区成立。

创新“1238”工作模式

点亮产权改革进程

“我们充分发挥村居党支部在改革中的引领和凝聚人心作用,把方向,议大事,做决定,创新实施‘1238’工作模式,管好、盘活村级资产,壮大集体积累,让失地农民都有永续保障。”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洪宇说。

据介绍,新城街道严格按照街道探索的“1238”工作模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一个原则”,从政策的制定到股改的实施,让群众全程参与。兼顾集体与村民的利益,坚持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农民权利不受损。严把清产核资、股东界定和股权设置,对于股民资格界定和股权设置等关键环节采取“张榜公示,三榜定案”的方式,整个过程民主公开、公正透明。“实施八步工作法”,每个环节都由村党支部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集中讨论表决,形成会议纪要,与会人员现场确认签名,做到依法合规、严格程序。目前,街道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全面“清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验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推广。

创新集体增收模式

激活乡村振兴活力

“通过改革,我们股份经济合作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使村集体获得最大的效益,集体资产的‘蛋糕’越做越大,实现了保值增值。”在托三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旭东高兴地介绍。

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位于市驻地的托三社区,先后购置商业用房248间、约1万平方米,商住房1.5万平方米,建设了龙潭农贸市场一处,营业面积1.8万平方米,集体固定资产1亿多元,年收入达300余万元,村改居后的托三村由经济空壳村变为了亿元社区,集体年收入连年增加,实现了集体强与农户富的有机统一,一举成为城中村改造的典范,居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按照产业结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特点,新城街道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还不断创新集体增收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高楼村创新实施了“红心绿业”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红心”就是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绿业”就是发展绿色产业,流转土地30余亩,投资800余万元,于去年底建成了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目前种植生菜、草莓、水果黄瓜、辣 椒、小番茄5大类15个优质品种,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有效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综合实力。

创新村居治理模式

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农民成为股东后,他们更加关心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状况,集体资产的管理更加公开透明,消除了群众的顾虑和对干部的猜疑,为干部卸下了包袱。”

谈起股改后村居治理新模式的成效,托二社区党支部书记田传柱如数家珍,村改居后的托二社区,群众首次领到了集体收入分红的时候,他们尝到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甜头,以前的疑虑彻底打消了。产权改革后,经注册登记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村居组织架构由村“两委”变成了“两委一社”,实现了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和股份经济合作社并行的新型村居治理模式,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托三社区股改后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推进移风易俗、杜绝越级非访、闹访等村级事务事项纳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义务清单,并约定年底分红与履行义务情况挂钩,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了连续5年“零上访”,移风易俗等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被山东省授予“干事创业好班子”荣誉称号。(记者 苏兢 通讯员 李自发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