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动员大会精神,锚定‘先把经济搞上去,力促工业强起来’的目标定位,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高掌远跖、踔厉奋发,凝心、倾心、用心,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兵力,全力以赴夺取‘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的攻坚突破。”4月8日,山亭区区长刘宗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信心百倍地说。
问:山亭区如何具体贯彻落实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动员大会精神的?
答:一是吹响“工业强区、产业兴区”集结号。制定《关于开展“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攻坚突破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二是开展“遍访企业”大调研。组织人员走出自己办公室,走进企业家办公室,了解企业诉求,梳理问题、建立台账,并提出解决措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攻坚五问”大讨论活动。三是倡树“尊商重商亲商爱商”风向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制定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开通企业家“直通车”,建立重点企业微信群,推动政企沟通交流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掀起招商引资上项目新热潮。狠抓技改升级,年内计划实施技改项目100个;强化“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储备在谈项目30个;实施园区配套提升行动,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问:山亭区如何创造性解决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答:树立“企业家的困难问题就是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的理念,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解决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行动,在专班推进、分类化解、流程再造、容缺办理、合同履约、减费减税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让企业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做大做强,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帮助45家民营企业完成不动产权证办理,解决企业历史遗留产权问题62万平方米,累计为企业减免各类罚款和基础设施配套费5000余万元,合同履约率达到了100%。下一步,将抓住政策窗口期的“尾巴”,积极争取、挖潜土地指标,再解决一批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并建立健全机制,防止再次出现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问:山亭区见势早、行动快,在夯实工业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山亭区工业短板较为突出,存在总量小、负担重、基础差、底子薄、结构老、新兴少、层次低、链条短、长不大、走不远的问题。去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宏观经济下行、社会矛盾叠加的多重压力,山亭区审时度势、理清思路、超前布局,紧紧围绕“先把经济搞上去、力促工业强起来”这一中心任务,把发展工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振兴上,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第一支撑”、调结构促转型的“第一抓手”、强基础促跨越的“第一引擎”,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健快速、高质高效的良好态势。2020年度,工业用电量增长4.2%,全年增长在全市保持领先优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71.9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7亿元,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高于全市13.8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2.6%;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摆脱了在全市长期垫底的被动局面。
问:山亭区围绕“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确立了怎样的工作思路?
答:山亭区将聚焦聚力“先把经济搞上去、集中精力强工业”,牢固树立“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意识,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以大健康食品、绿色建材家居、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型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塑编等七大先进制造业和高质高效农业、特色文旅康养、新型商贸物流为主体的“7+3”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纵向深化、横向拓展、深度融合,在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中体现山亭担当、做出山亭贡献。
一是向“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要“流量”。抢抓全市“大抓工业、抓大产业”的发展机遇,借势借智借力,统筹抓好动能转换、工业振兴、产业转型、特色镇建设、“山水林田大会战”等各项工作。二是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能量”。针对山亭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以长带短,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兵力强工业兴产业。三是向“做大做强、做优做实”要“存量”。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521”企业培壮行动计划,做大做优现有企业“存量”,加快开发区“六网一厂”基础设施建设,做实工业振兴的主战场。四是向“双招双引、项目建设”要“增量”。充分发挥企业家招商的“主力军”作用、党政服务辅助招商的“助力军”作用,引进一批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链主”企业,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以企成链、以链成园、以园成区。五是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变量”。全面扩大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开发区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创新,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用改革的力量激活工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六是向“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要“力量”。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流链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协同联动。七是向“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要“容量”。扎实开展“强作风、优环境、提服务、促发展”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崇尚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记者 姜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