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1岁的刘树艳是枣庄市优秀共产党员,现为市中区农业农村局一名高级农艺师。2007年,她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生物防治专业毕业获农学硕士后,考取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原农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至今,她每年至少有200多天像一株站在大地上的麦子与玉米,为了收获和责任,以田间地头为办公室,“一双布鞋一副长套袖一只笔记本”是大地馈赠她的三件套。仅去年,刘树艳和她的同事们按时调查发布病虫防治情报,重大的病虫害得到了及时控制,为该区挽回小麦、玉米、花生等损失近5000吨。
刘树艳被人们誉为“赶在二十四节气之前来到的人”。“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真心实意为农”是她的真实写照。在13年的工作中,刘树艳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枣庄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枣庄市墨子创新奖等 19 项;荣获山东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枣庄市农业工作三等功等荣誉10多次;连续两届当选枣庄市党代会代表。
化疫为毅:赶在节气之前
植保工作贵在“早”字,贯穿“勤”字:早调查、早发现、早预防、早受益。病虫害防治、除草要赶在节气之前,尤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化疫为毅,丰收方有保障。
2019年,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我国,作为一名植保人应有的警惕性,刘树艳在5月初建立了枣庄市第一处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点,每天风雨无阻坚持系统调查诱虫情况,确保在该虫入侵的第一时间发现。在害虫到来之前就开始在电台做讲座,办培训,为当地预防做好做足功课。
每年2月中下旬是春季除草的关键时期。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身为植保站站长的刘树艳心急如焚,骑上电动车到田间40余处不同地块查看杂草生长情况,记录数字。面对村民实行隔离不离村不离户的特殊情况,刘树艳不等不靠,以电话、微信和电子邮件等形式,将专家、种麦大户、种麦散户、农资供应商等拉进“农资供应群”,指导农民进行田间除草,帮助农资供应商将农药等农资及时送到村头田间,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的担忧,老百姓纷纷在群内点赞。
为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刘树艳实施“实时在线服务”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服务相结合。去年3月2日,她来到峨山口村查看小麦分蘖和根系生长情况,指导农民科学防治小麦病虫害。“心里装着老百姓,他们的心里才会装着你。服务是植保站最大的任务,每天工作才会充满无穷无尽的力量。”刘树艳深有体会地说。
保健栽培:守护作物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解决设施种植连作障碍问题,刘树艳致力于农产品安全生产配套技术探索和实践,推广保健栽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20余项。2015年,光明路街道丁庄村赵作武的大棚内种植的西红柿患有严重的根结线虫病,眼看着半死不活的西红柿,赵作武愁眉不展。刘树艳几经试验研究出解决办法,并手把手传授技术操作要点,老赵的棚整体植株长势健壮,抗病力强,根瘤一年比一年少,笑容重回老赵的脸上。
刘树艳为了进一步探索根结线虫病,又在具有相同茄果“体质”的黄瓜上进行试验,在黄瓜收获后,她和同事挽起裤腿,光着脚丫,整整耗时一上午,用高压水枪一点一点把在地下纵横交错的根系顺藤摸瓜捋出来,长度达1.5米以上,惊人的是一个根瘤也没有发现, 试验再次取得成功。此后,她更加努力在生产上推广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之类的生物菌剂,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数量,实现以菌治菌,促进根系发育,有效控制了土传病害及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替代高毒农药,大量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杜绝农药残留,改善了果实品质。
心系农户:她是最美坐标
刘树艳在大地上精心识别读取数字,宛如大地上最美坐标。她是一棵行走在办公室与田间的植物,随时准备到田间旅行;一双布鞋走进麦地、玉米地,一副长套袖遮挡不住七月的炙烤,笔记本“种植”上一组组珍贵的数字。
“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水。”冬天从温差三十多度的大棚一身水出来,极容易感冒;夏天汗流满面,手上沾满黑色粉尘,胳膊上一道道玉米叶子的刮痕,刘树艳一直素面朝天,微黑而倔强的面庞, 像一株朴实的小麦花。
2019年8月3日晚上,刘树艳看到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的信息后,她坐不住了,心急如焚,第二天虽然是周日,她和同事早晨6点就下地调查幼虫危害情况。他们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在三十六七度高温的玉米田间连续调查一周。玉米行内像麦秸烧火的鏊子窝,越热衣服越要穿得厚,汗浸、蚊虫叮咬、头晕、恶心呕吐如影随形,但她每天都是喝着藿香正气水咬牙坚持。刘树艳是忙碌的,她就像一座上满弦的闹钟。
每年11月上旬,小麦地除草效果好,要集中示范无人机喷洒农药;查看物联网虫情灯测报系统;做报表、做讲座、24小时关注微信群;近5年来,她每年举办培训班10期以上,直接受众达6000余人;她走进枣庄人民广播电台《金色乡村》栏目直播间 12次,为农民答疑释惑……
“绿色可持续发展”—— 正如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与大地如影随形,种植在她的心中。
记者 寻文波 通讯员 吉喆 时培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