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站”里的故事

作者:王兆虎 李利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10-26 10:06:46

9月28日,是峄城区峨山镇河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事直说”的日子。这天一大早,村民张玉来到村委会会议室,准备说两句。“‘民事直说’刚开始时,好多人说这都是走过场的,没啥用!可是没想到,提出的建议,干部们都记在了心上,好多事都给我们解决了……”说起“民事直说”,张玉有一箩筐的话要说。只要群众“说”,村里马上“办”。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过程中,峨山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办到了群众家门口,结合“说、议、办、督、评”为一体的“民事直说”平台,全面开展志愿服务,畅通了民情民意,落实了为民办事。如今,像河口村这样的村文明实践站在峨山镇已有59个。一个个文明“小站”,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延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学校课堂等各个“神经末梢”,筑造了一个个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文明“小站”。

上午9时30分,河口村的“民事直说”准时开始。“希望村里多邀请农业专家来给我们讲讲课。”“我想加入村里的志愿者队伍,没事可以帮忙打扫村里的卫生……”包括张玉在内的20多位村民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积极发言。村两委成员也来参会,听大家说心事、说难事。一上午时间,“民事直说”解决了好几件实事。通过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峨山镇将“民事直说”中群众提出的诉求、需求和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完成了群众“点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运行机制。

“以前大家都愿意说自己的小事,现在越来越多村民说的都是村里发展的大事,村民有了发声的平台,也充分参与了村子各项事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这其中,村文明实践站发挥的作用不小。”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飞说。

峨山镇依托村里的文明“小站”,纷纷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出台《红白喜事操办标准》,让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乡风逐渐成了群众的共识。“有这个标准,真是太好了,省心省力不说,还省了一大笔钱,我们太欢迎了!”李堡村村民张峰笑着说,“彩礼、排场都不重要,只要家庭和睦,每天都是好日子。”

文明“小站”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送到了群众身边,镇里把文明实践与重点工作、评先树优、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挂钩,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为村庄发展凝聚新力量。“看到我的照片贴到村里‘四德’光荣榜上,脸上多有光啊!”西马寨村村民杨黄萍诚实守信,孝敬公婆,光荣上“榜”。和杨黄萍一起上榜的,还有村里勤劳致富的张茂春、邻里和谐的贡长勤等村民,他们既是标杆,也是镜子,时刻激励村里人自省,让村民逐渐在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方面形成自觉。到目前,全镇涌现出中国好人1名,山东好人3名,枣庄好人4名。评选好媳妇、好婆婆1万多人次。太平庄村村民孟祥海每年中秋、春节都会购买2000多元的油、面等生活用品,到镇福利院献爱心,这一坚持就是17年。“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成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变化最大的就是村里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大家相互帮忙,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同时都想着如何把日子过好。”西马寨村党支部书记贡福才说。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村级实践站建设过程中,峨山镇注重层层压实责任,镇村齐抓共管。依托打造的示范片区,既保障整体风格一致又打造一村一品,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老干部、退休教师、乡土艺人、乡贤名人等人才队伍,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记者 王兆虎 通讯员 李利



编辑:马园亮 责编:贺宝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