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数字+”模式为乡村振兴添“智”提“质”

作者:甄宗奎 王媛媛 孙海锋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11-24 15:47:21

枣庄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山亭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多方参与”原则,扎实推进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务实高效的“数字+”模式,释放了发展新活力,注入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数字+政务”。积极探索村级“云公章”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监管“上云”、公章“回家”,已在10个镇街272个行政村使用,提升了村级事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进“一证通办”,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数字红利,目前就业、失业、重度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80岁以上长寿老人高龄补贴、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等事项均可实现一证办理,驶入便民服务“高速路”。水泉镇利用“数字大喇叭”采用物联网+AI技术,创新开发“乡村大喇叭”等智慧平台,实现远程的广播喊话功能,并创新增设点播、文本播、定时播、分区播、优先播等功能,喊话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解决通知传达难、盖章难、村务公开方式单一等问题,在镇村与群众之间架起数字政务“连心桥”。

“数字+治理”。北庄等镇利用农村摄像头以及配套的云平台等数字存储设备,在10多个水库安装摄像头和红外线预警提示装置,手机实时监控水域及周边环境,及时全面落实防溺水等工作。在“崮乡义警”电动车配有魔环后台定位系统,终端大屏可随时同步、回访观看巡逻轨迹、巡逻里程,推动管理便捷化。水泉镇探索推行村级“数字门牌”服务,将“我要办理结婚登记”“我要申请残废人两项补贴”等48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村级“数字门牌”,实现政务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手机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山城街道在e诉通平台基础上,建设“数字便民柜”,集“一键报警”、调解矛盾、送证上门等“五类十一项”功能,方便群众反映诉求、报警、投诉等。群众按下按键,一键连接到派出所警务室,凡是涉及公安业务的马上办理,对不能办理的业务,立即传送到街道综治平台,能办理的立即办理,不能办理的提交区级e诉通平台,及时跟进解决。

“数字+农业”。水泉镇开发“大棚宝”应用程序,提供24小时温湿度监测和实时高低温告警服务,农户可在手机实时接收信息,推动农业生产管理由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凫城等镇在东凫山村东、西站点等分别安装视频监控各一处,提供火情监测、预警服务,实现通过手机终端随时查看、调阅视频画面,为森林防火工作研判、火情处置及统计提供支撑。冯卯镇依托温庄村设施大棚,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农业平台,融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借助智能终端,通过远程物联网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气象、土壤、水源环境的实时监测,并对灌溉、施肥、环境控制等农业设施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结合视频监控、智能预警等强大功能,实现随时随地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及环境变化趋势,建立产品溯源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标准线,增强产品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数字+工业”。枣庄华宝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10万元建设集白羽鸡养殖、加工、物流于一体的白羽鸡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依托物联网采集,实现养殖可视化管理;依托Saas集成平台,实现加工高效化管理;依托车联网监控,实现物流精细化管理。目前已连接各类养殖、生产等设备1600余台,布设传感器600余个,已经服务6家养殖场和10余个养殖户。

“数字+旅游”。抱犊崮、熊耳山景投资30余万元对景区智能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售、验票信息实现联网,并实现远程查询。游客通过身份证、手机购票系统、一卡通、刷脸识别等方式直接入园,园区内无线通讯网、无线宽带网(WLAN)全覆盖,视频监控全面覆盖景区,实现重要点位、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重点监控。凫城、西集、北庄等镇充分发挥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纪念园等教育基地作用,开辟了网上展馆建设,制作VR视频,实现网上3D展示,提升了数字宣讲能力。

记者 甄宗奎 通讯员 王媛媛 孙海锋

编辑:马园亮 责编:侯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