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中区紧紧抓住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有利契机,聚焦聚力园区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积极构建全流程一体化招商模式,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升级,闯出一条老工业区高质量跨越发展新路。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建材总院、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中国兽药协会等一批央企,高等科研院所,国家级行业协会先后与该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建材科创新技术研究院、中建材图像光导识别芯片等一批好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市中区产业发展呈现“有凤来仪、百凤齐鸣”的生动局面。
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四种理念谋划“招什么”
坚持差异化,招引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该区锚定新材料、环保水处理剂、高端纺织服装、大健康等四大主导产业,差异化打造独具特色的“鲁南大健康产业园”“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园”“高端纺织智慧产业园”“淮海数字智谷产业园”4个枣庄经济开发区“区中园”。他们瞄准兽药这一相对“冷门”招商领域,抓住新版兽药GMP修订重大机遇,探索以兽药产业为核心的全链条招商集成改革新路径,成功推动国内首家兽药产业园区“中国兽药谷”落地建设。项目先期投资约80亿元,规划占地3305亩,涵盖兽药“种植—研发—生产—检测—交易”全产业链,园区建成后将形成产值近千亿规模的兽药产业基地。
坚持高端化,招引优质产业推动转型升级。该区强化与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快产业链向高端迈进、创新链向高端转型、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全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山东正凯新材料有限公司依靠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打造全国首个多品种智能化纺纱智慧工厂,填补了国内智能纺纱领域多项空白,实现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的迭代升级,工作效率有效提升30%,形成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凯模式”。2021年5月,新签约20万锭智慧纺纱项目1个、3万吨智慧染色项目1个,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
坚持精准化,招引重点项目助力产业腾飞。变“来什么要什么”为“需要什么招什么”,切实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该区瞄准全国500强企业、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自2021年以来,全区先后组织集中赴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招商活动10余次、小分队招商10余次,吾悦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建材广场、启迪胖虎再生资源产业园、未来易购跨境电商、阿里创新中心等一批优势新兴产业项目落户投建。
坚持集群化,招引同链产业激活倍增效应。他们全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实现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深入研究产业链条,绘制产业地图,项目招引从抓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向抓产业链、产业群转变。依托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建材总院,加快推进促进生物光导识别芯片、海水淡化膜外壳等项目扩链强链,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主导产业;环保水处理剂产业,借势泰和水处理上市,支持泰和、鑫泰加强与中科盐化工的合作,扩大产业规模,打造百亿级全国环保水处理剂产业基地。
山东正凯新材料
四种模式解决“如何招”
该区以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谋划推进招商工作,集中精力“招大引外、招新引高”,吸引到更多高质量的项目落户扎根。2021年,新签约亿元项目114个、总投资675.0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68个、总投资389.32亿元;新开工亿元项目51个、总投资184.2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4个、总投资71.5亿元。
开展央地合作招商。该区借助央企布局山东的东风,加强与央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整合中国建材总院在科技研发、高端人才、科技产业优势和地区产业特色,通过机构改革、联合重组、工作流程重构重塑等举措,打造中建材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全省5家首批获批的共同体之一。实施“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金融保险机构保障”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以共同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共同体已入孵14个智能制造支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5亿元,首批签约的生物光导识别芯片、中建材科创院等4个项目实现产业化运营,力争到2023年产值达到30亿元。
开展专业行业协会招商。该区用足用好专业行业协会熟悉行业政策、了解行业趋势、科技力量雄厚、人才智力密集、市场反应敏锐等优势,主动作为、盯紧靠上。在中国兽药谷产业招商中,充分发挥中国兽药协会的平台力量,拓展招商渠道,以产业链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目前,项目前期建设顺利,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国内多家大中型优秀头部兽药企业纷纷前来考察,已经落户企业4家,即将落户2家,正在洽谈13家。
开展产业生态链招商。该区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制”,由区级领导担任各产业招商专班“链长”,从区直部门抽调招商专业骨干,组建10个区级产业链招商专班、11个镇街招商引资分队,开展产业生态链招商。先后引入中海生物、三维海容等多家新医药龙头企业落户园区。目前,鲁南大健康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7亿余元,瀚迪医疗、骏腾医疗等12个创新型项目落地建设,鲁南大健康新医药产业链初步形成。
开展众创平台招商。该区充分发挥启迪之星(枣庄)孵化器等国家级众创平台吸附功能和纽带作用,依托启迪之星全球网络资源和“创业培训+孵化服务+开放平台+天使投资”四位一体孵化服务模式,创新打造“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星聚汇·启迪之星投资企业枣庄行”“枣启创业行”等招商引资品牌活动。自启迪之星(枣庄)孵化器落地以来,共举办创业活动177场,入孵初创企业104家,培育四板挂牌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
四项机制保障“建得好”
政策帮扶,推动项目招得来。市中区通过产业基金、政府代建及奖励扶持等多元渠道,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采取国有公司、国有基金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优先帮扶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先后成立枣庄中汇5亿元股权投资基金、中安集团3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及应急转贷基金等,正在积极筹备1亿元政府性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启迪之星—海尔集团母基金、3亿元枣庄市诚通新动能产业基金和30亿元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基金。
高效服务,推动项目快落地。该区提供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开工、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精心培育“润心办”政务服务品牌,设立区、镇、村三级服务点157个、帮办代办窗口529个,累计提供各类帮办代办服务2.3万余人次。持续优化流程,设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服务专窗,六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主流程时限平均提速10%。
提级管理,推动项目早建成。该区创新实行重点项目提级管理办法,设立区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认定相关责任单位确实无力自行解决的,组织相关区级帮扶领导、项目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研判会商,推动问题解决。目前,全区2021年度19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开工17个(8月份新增的1个储备类项目、1个补短板项目暂未开工),开工率为89.5%,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9.2%。
人才保障,推动项目长远发展。该区出台《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十七条意见》,每年拿出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支持人才项目快速落地。每年走访调研企业50余家、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实施“产才融合发展工程”,构建引才引智大型网络,加强与国内外名企名校的“产学研”合作,先后打造3个国家级和32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0余人、本硕博技术研发人才700余人。打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人才激励机制、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人才子女教育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机制,进一步化解企业“人才荒”难题,为项目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保障。(记者 王兆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