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龙泉街道紧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围绕“文明塑形、实践铸魂”发展理念,着力在组织架构系统化、阵地建设立体化、活动打造品牌化、服务开展精准化上下功夫求实效,凝心聚力,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不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龙泉样板”。龙泉街道志愿服务品牌先后被新华社、山东文明网报道,浏览量超过55万;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微视频”,先后被学习强国全国平台、省级平台等刊发,点击率超过300万人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泉风格。
完善组织架构
健全系统化运行机制
近年来,龙泉街道结合实际,高标准打造了“1+28+Y”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框架(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依托“一塔六馆”、宣传文化教育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围绕建设文明、宜居这一中心,融合阵地、队伍、活动三大资源,以宣讲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充分利用“双向对接”和域内域外资源不断拓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范围,扩大影响力,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阵地联动
构建立体化实践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基层文明实践的重要基地,龙泉街道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荆泉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小红船书屋等功能室,吸引广大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打卡,传播志愿服务理念;龙泉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展示了半条被子、真理的味道、半截皮带、童心向党等主题绘画作品,在社区幸福广场开辟特色宣传阵地;滨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则充分利用老年大学龙泉分校、“五色花”志愿服务队等资源,实现“校地融合”,同时整合道德大讲堂、24小时读书吧、妇女儿童家园等阵地,创新了“123456”工作机制,社区文明实践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同频共振”。街道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自身实际各有特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场景。
突出龙泉特色
打造品牌化活动IP
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85个站级服务队、14937名注册志愿者,把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抓手,积极构建“2N”的志愿服务体系,对内整合“党建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以及滨江“五色花”志愿服务队、科圣路“四和四家”志愿服务队、龙泉苑“彩虹家园”志愿服务队、荆泉北路“荆善荆美 泉心泉意”志愿服务队、荆善社区“善国善帮 爱心帮帮队”等志愿者资源,对外联合上善社工、滕州市学雷锋志愿者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建立志愿服务爱心循环体系,打造便民利民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会治理相结合,重新修订了28个居的《居规民约》,将社会治安、居风民俗、公共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全部纳入,细化群众行为规范,抓实抓细民风建设,2021年开展“最美志愿者”“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评选50余场,积极挖掘推荐街道范围内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龙泉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社会治理的有效提升。
立足需求导向
升级精准化服务体系
瞄准居民群众最紧要的现实需求,在基层治理、补短板惠民生等领域,在和睦婚姻家庭、亲子教育、医疗保健、防电信诈骗等领域,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移风易俗、弘扬好家风好家训等领域,在疫情防控、汛期抗涝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积极回应群众诉求。2021年,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90余场,通过心贴心、实打实的服务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瞄准群众最喜欢的兴趣爱好,引导广大文艺志愿工作者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共组织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150余场,把精神文化食粮和欢歌笑语送到千家万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记者 姜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