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10月6日晚,在薛城区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舞台,包括《我和我的祖国》《幸福薛城》在内的11个节目精彩上演。
这是记者在薛城区第25届百日消夏群众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薛城区坚持从文化立区、文化强区的战略高度谋划文化工作,打造文化品牌,搭建活动平台,激发人才活力,实现文化惠民。
薛城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超介绍:“今年消夏艺术节自7月3日拉开帷幕,历时3个月,以‘砥砺奋斗六十年、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唱响了文化主旋律,丰富活跃了全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共举办大型专场文艺演出33场次,参与演职人员近2万人次,观众20余万人次。”
薛城区着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吹响文化强区“集结号”。他们依托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小广场,逐步形成“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搭建“没有围墙的剧场、永不落幕的舞台”,通过广度的资源共享促进深度的文化惠民。在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举办的百日消夏群众文化艺术节已连续开展25年,带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与普及,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该区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百日消夏文化活动被省文化厅评为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
10月7日上午,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来到了薛城区文化馆,走进亲子阅览室,从书架上挑选了少儿绘本,为孩子讲解精彩故事。“这里环境宜人,布置精美,服务贴心,非常适合带孩子来读书。”王女士告诉记者,亲子阅览室有数千本少儿绘本供免费阅读,每个周末她都会抽出时间到这里陪孩子看看书。
非遗展室、演艺排练厅、传统文化室、文明实践大讲堂、曲艺创作室、多功能厅……记者看到,文化馆每个厅室都活跃着市民的身影,同时还有一些志愿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薛城区文化馆成为醒目的“文化地标”,每年接待群众达3万人次。
薛城区不断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搭建群众文化活动新平台,逐步完善、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小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发了各级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村村有文化活动场地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区7个镇街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设有文艺排练室、辅导培训室、图书阅览室、非遗展厅等,配套建设了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文体广场。村居(社区)利用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35处。
今年以来,薛城区组织开展了邻里文化节,以“和谐邻里、幸福薛城”为主题,围绕“邻里情”“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邻里颂”五个方面,举办寻找薛城好邻居、邻里美食秀、“魅力邻里”书画摄影展、社区“大联欢”、“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舞动美丽”广场舞大赛等各类文化活动106场次。
从10月1日起,陶庄镇在鲁封桥大集连续7天举办了“喜迎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谱新篇”大型灯光演出歌舞晚会、广场舞、童声大赛、全民才艺秀大赛、民俗非遗展等文化活动,把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送到了群众心坎上。活动中,共演出节目106个,参与群众3000余人次。
在薛城区文化馆举办的薛城造像印培训班上,记者看到,彩墨古篆始创者、篆刻家马铭正在做造像印的起源、特征、发展以及临摹与创作等方面的培训。此次培训班的学员大部分是19印社的骨干和该区各学校的教师。
据了解,薛城区注重加强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挖掘民间优秀艺人,将其组织到全区文化活动中来,每年聘请专家对业余文化队伍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业余文化队伍的艺术素养。今年以来,已组织各类公益文化培训160场,培训人员3000余人。
薛城区各类文艺团队还经常在村居自创自编自演节目,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这个区先后成立了奚仲艺术团、长青艺术团、快乐大本营艺术团等各类艺术团体109个,排演了碟筷说唱《文明社区》、表演唱《中国梦·薛城赞》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32个,创作反映群众生活变化的《红色记忆》《拆迁》等作品12部。歌表演《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百鸟赞薛城》,舞蹈《奚仲造车》等节目,全面展示了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建设等取得的成果,点亮了古薛大地的文化星空,擦亮了薛城文化品牌。(记者 张孝平 通讯员 刘栋 马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