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市中区把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考场、担当作为的赛场,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改进作风、主动作为,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助力赋能、增光添彩。
定目标 强信心
市中区作为老城区,历史欠账大,基础设施落后。针对这一现象,市中区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翔实的城市创建调研报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全区创城工作的基础条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了市中区城市创建的可行性。赴外市学习考察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认清了工作短板,明确了发力方向。召开城市建设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明确了围绕“三区”同建,实施“八大攻坚战”和“五个综合整治大会战”,全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奋斗目标,构筑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四梁八柱”。
压责任 树形象
该区先后多次以“四不两直”方式实地督导创建工作,现场直接亮疤揭短,涉及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立下军令状。坚持每周对创城7条战线牵头领导和37名区级领导工作进展进行调度。每天对创城点位进行督导检查,累计派发问题线索5257条,整改完成5239条。每周对镇街和部门工作进展进行打分排名,对成绩突出的实行以奖代补,对工作推进缓慢的党政一把手进行约谈。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身穿红马甲下沉帮包社区、帮包路段,督促商户落实“门前三包”,捡拾垃圾杂物,规范停车秩序,劝阻不文明行为,成为城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强基础 惠民生
该区坚持“为民、利民、惠民”理念,针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全和环境卫生差等情况,将33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29个老旧小区现已完成改造。针对部分道路损毁情况,对4条主要道路和9条背街小巷进行提升改造,对主要道路两侧路沿石全部更换,重新铺设花砖,进行雨污分流改造。针对市场环境差、群众购物不便等问题,将全区13个农贸市场、便民服务点和专业批发市场全部纳入改造提升范畴,新改扩建的龙头市场已投入使用。新建泉西游园等3处公园绿地,新改建15处“口袋”公园,使群众出门见绿、开窗见景。
严标准 攻顽疾
该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先由镇街全盘接收辖区创建工作,然后在梳理排查的基础上向涉及区直部门拉出清单,分解任务。在全区13个主要交通路口组织交警、行政执法、社会志愿者参与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对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大教育和惩治曝光力度,市民文明出行意识有了显著提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在市区新增机动车位、非机动车位、停车护栏等。坚持“路长制+徒步巡查”,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先后规范店外店、占道经营约7.4万余处,清理流动商贩约6.8万余处。坚持全面落实晨扫和全天候保洁工作制,主要道路每天10次洒水,3次机扫。对蜘蛛网乱象进行集中整治,累计撤除线缆近20万米,规整扎线15万米,市容市貌有了大幅度改观。
察民意 聚民心
他们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让“我就是市中”成为全民共识。深入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大走访活动,进小区、进村居,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内容,发放模拟调查问卷。在“幸福微市中”公众号、市中新报、市中云报开设专题专栏,在市中区电视台开设“曝光台”,第一时间对不文明行为和责任单位不作为、慢作为等情况进行曝光。广泛动员群众,累计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等30余万份,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明引领作用,依托“1个中心+11个所+158个站”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相继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600场次,切实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记者 杨晓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