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再苦再累也心甘。”这是第一书记孙静最常说的话。2021年11月,孙静由山亭区人民法院派驻到凫城镇东凫山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派驻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女同志,她扎根基层,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帮助村民谋发展、解难题,使这个穷山村变了样,乡亲们盛赞:“她是俺们最亲的人!”
班子更“强” 人心更“齐”
自驻村以来,孙静积极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与村两委一班人密切配合,紧紧依靠全村党员和广大群众,积极推进村级各项工作。她深知,只有建立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发挥好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她首先规范村内党组织建设,带领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不断健全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围绕班子运行、民主公开等建立了务实管用的制度,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先后在村内开展走访调研、谈心谈话活动30余次,谋划乡村振兴大计。针对村党员队伍老化,后继无人问题,急需补充新生力量的实际,培养和发展新入党积极分子6人。召开了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暨情系家乡共谋发展东凫山商业精英会议,动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东凫山籍商业精英为家乡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倡导村内党员践行“五强五比五表率”行动,并组织开展了党群心连心“挂牌亮户”活动,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提升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进一步增强班子战斗力,她带领村全体党员干部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党员参加革命老区学习活动,党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光荣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改善更“实” 民生更“暖”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原来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基础设施破败,村民出行生活很不方便。为改变这一局面,她积极争取建设资金,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亮化“五化”建设。带领村民对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村庄道路沿线卫生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改变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修建了长940米、宽3米的“乡思路”,维修村内石拱桥,填平村内污水坑塘,让2000余名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提高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协调法院资金5万元,对村里的四台机井进行了修复,保障农田灌溉,安装管道让家家户户吃上深层自来水。为偏远的蔷子峪村安装路灯20余盏,保障了村民出行安全,有效美化了村容村貌。
为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孙静还积极筹措资金建设美化村内文化广场,让乡亲们有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协调枣庄豪美灯具店在村文化广场安装价值七千余元的节日彩灯,协调社会资金在村广场安装价值12万余元的LED大屏幕,供村民观看喜闻乐见的节目,了解最新政策和村里工作动态。
孙静始终把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根本出发点,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间。春节、中秋节组织村两委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困难党员95人次,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走访看望10名留守儿童及孤儿,为困难儿童送上礼物以及节日问候,让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为营造良好乡风民俗,举办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并表彰,弘扬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美德;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勤入户、访民意、听民生,排查化解邻里纠纷,营造良好邻里关系,始终做群众的贴心人。
村子更“美” 产业更“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孙静带领村两委思变、思富、思进,主动找项目,找门路,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村级组织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主动担当、主动发展,以此来带动村民致富,得到实惠。村党支部多渠道探索发展途径,通过流转土地,利用山脚荒地发展“边角经济”,种植中草药金银花,每年可增收10万余元;带领群众种植黄金小米60余亩,并借助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将黄金小米销售到全国各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结合该村依山傍水、风光独特的实际,制定了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农业休闲特色旅游长远规划。精心宣传打造的白水泉瀑布景点,每年夏季吸引游客10余万人,成为“美丽乡村网红打卡胜地”,提高了村子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引进多个国家新品葡萄进行种植,供外来游客采摘,乡村旅游的兴起,带动了黄蜜桃、樱桃、核桃、黄金小米等特色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讯员 侯杰 张峰 陈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