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薛城区周营镇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聚焦资源挖潜、聚力产业提质、聚心农民增收,奋力开创周营“三农”工作新局面。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全镇农村居民银行存款突破15亿元,户均存款增至10万元。
探索三种模式
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绿水青山”造就“金山银山”。探索“生态+”乡村振兴模式,以综合治水为抓手,做活“水”文章。统筹实施周营大沙河生态水系治理,新增蓄水600万立方米,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8000余亩,改善灌溉耕地3.2万亩,有效解决蓄水灌溉问题。
“土地托管”释放“农业活力”。按照“高标筑基+主体带动+规模流转+试点托管”思路,高标准完成8.9万亩农田改造,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打造20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做优规模种植、集约经营,流转土地3万余亩,年均收益3000余万元。试点推广土地全过程托管1500亩,实行“保底收益+盈余分红”,每亩收益1100元,亩均增幅27%。
“特色品牌”畅通“市场钱景”。做好“土”的文章,做优特色产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农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个,认证绿色蔬菜面积3.5万亩。强化多渠道营销,举办农民丰收节等节庆营销活动20余场,引进驻地商户100余家,单户日均成交额达到1.2万元。
力促三产融合
让现代农业“强起来”
做强“一产”。周营镇示范打造投资3亿余元、覆盖10个村的“印象白楼”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园,全镇设施农业超5万亩。其中,冬暖式日光大棚发展到3000余亩,建成蔬菜种植专业村24个,蔬菜年产量达到22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同时,以产业帮扶为保障,实施20个扶贫产业项目,产生村级收益219万元,惠及脱贫享受政策户570人次。
接续“二产”。坚持产业姓“农”不动摇,推动宇航木业、龙顺木业、隆润食品投产达效,总产值达1.57亿元,吸纳群众就业400余人。坚持项目涉“农”不动摇,引进有机蔬菜基地批发交易物流园、立华美丽牧场项目,快速推进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生态循环种养一体化项目建设,持续壮大“二产”体量。
联动“三产”。深度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建成白楼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党性研学教育、乡村近郊旅游,先后举办滋味白楼欢乐嘉年华等200余场大型活动,吸引300余户乡村商贩繁荣“地摊”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近500万元,真正让“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念好“四字真经”
让沉睡资产“活起来”
“摸”字为首明家底。以农村“三资”清理为抓手,查清底数、掌握实情,逐一摸排集体资产,累计梳理存量工业用地42亩,老学校等闲置房屋2.6万平方米;清查“七站八所”8处,共计38.5亩,明确集体经济余量。
“清”字为先盘资产。建立“镇、管区、村”三级责任体系,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用好镇村矛盾调解平台,分类解决土地清收难题,化解历史遗留问题9宗,真正做到敢啃硬骨、铁腕收地,实现拔钉清障、有机更新。
“用”字为本抓招商。去年以来,先后招引喜尔乐服饰、共泰服饰、永祥新型建材等项目落地投产,引进60余家小型加工业,新增规上工业4家,村集体分红达280万元,吸附当地劳动力11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长约3.6万元,真正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效”字为要共富裕。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运营机制,成立镇级“共富公司”,按照各村“有什么出什么”原则,打破传统村际壁垒,统筹资产折价入股,致力服务于农、让利于民、惠及于村。实行农机统一租赁,农资统一采购、农技统一指导、农产品统一销售,聚力“耕种收售”一站式服务,每年保底分红可达6个百分点,实现公司化经营、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运作、一体化发展。(记者 岳娜 通讯员 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