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路修到山上,户户吃上自来水,连心桥通了,村容村貌变美了……山亭区凫城镇东凫山村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由昔日脏乱差的小山村蝶变成为全区的美丽乡村示范村。这一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位“老村官”,她就是山亭区人民法院驻东凫山村“第一书记”孙静。
8月28日,记者来到东凫山村采访,驻村第一书记孙静正与村里的党员们在村委会会议室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在学习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等内容后,孙静便和村委成员商量农作物秋管和秋收事宜。“现在高粱、花生、玉米马上就能收了,安装路灯的事咱们先放一放吧,这周咱们得抓紧联系一下家里有收割机的农户,并把刚修好的上山路两边遗留的一些建筑垃圾清理一下,为农机上山秋收秋种做好准备……”孙静说。
东凫山村距凫城镇政府东2公里,下辖东凫山、蔷子峪、陆庄三个自然村,现有657户2299人,党员65人。全村耕地面积224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村委班子凝聚力不强,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一度成为该镇的经济薄弱村。
如何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孙静驻村第一天,便开始走访村里的老党员,听说村书记是老党员们刚刚推选出来的,是一位有头脑,想干事的新书记,孙静有了快速改变该村面貌的信心。孙静和村书记携手首先规范村内党组织建设,围绕班子运行、民主公开等建立了务实管用的制度,同时积极倡导村内党员践行“五强五比五表率”行动,组织开展党员“挂牌亮户”活动,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提升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在党员学习会上,许多党员迫切希望村里能修一条上北山的生产路。了解这一情况后,孙静多次实地查看,深入田间地头听取群众意见。经过多次调研,孙静坚定了为村民修路的想法。为了能够在麦收前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孙静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并多方动用个人关系,为群众修路而来回奔波。通过孙静的不懈努力,5月1日假期第一天,在东凫山村全体村民的见证下,大家翘首企盼的“乡思路”终于开始动工。经过为期4天的紧张施工,投资22万元近3000平方米的崭新生产路终于展现在群众眼前。
“这条上山路通车的当天,乡亲们走在新路上脸上乐开了花,纷纷为孙静竖起大拇指。”77岁的老党员陈兴喜告诉记者,除了这条生产路,上个月在南山也修了两条上山路,村内的四条断头路也串起来了;孙静书记还协调资金建设了一座石拱桥,填平村内污水坑塘两处,对村里的四台机井进行了修复,保障农田灌溉,还安装管道让家家户户吃上深层自来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为尽快改善村容村貌,孙静带领村两委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亮化“五化”建设,带领村民对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村庄道路沿线卫生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改变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让村文化广场亮起来,孙静协调一家灯具店在村文化广场安装了价值7000余元的节日彩灯,还多渠道协调社会资金在村广场安装一座价值10万多元的LED大屏幕,供村民观看喜闻乐见的节目,了解党的最新政策和村里工作动态。
驻村以来,孙静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间。春节、中秋节,她组织村两委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六一儿童节走访看望留守儿童及孤儿,为困难儿童送上礼物以及节日问候,让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为倡树文明新风,孙静积极引导村委举办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和表彰。一系列惠民暖心活动的开展,孙静赢得了村民信任,成为东凫山村村民的贴心人。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第一书记’是锻炼干部能力的考场。”孙静说,只有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和为民情怀,认认真真干好每件事,真心对待村民、真心解决问题,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她会继续脚踏实地、加压奋进,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记者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