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惠民 以水兴业

——薛城区构建现代水网新体系综述

作者:刘振江 李君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3-11-22 09:20:26

生态是河湖最重要的底色,良好的河湖生态资源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薛城区以打造县级现代水网为重点,积极融入省、市“水网+”行动,全力推进水美乡村示范带、绿色发展示范带、水城融合示范带建设,不断提升水务高质量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

守正创新

——打造水生态文明新篇章

坚持“四水四定”原则,积极构建“一站四轴、三纵五横、水美薛城”的现代生态水网,实现防洪保安、水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配置等功能的整体性发挥。

增强水安全底色,构建水旱灾害防线。通过科学调度、数字赋能,筑牢水安全屏障,实现区域内的水库、河道、农业灌溉水源互相连通,有效改善全区21.6万亩农田灌溉条件。同时,高质量构建薛城区数字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全力推进大沙河、现代水网枢纽泵站等5处水务数字孪生建设,提升河湖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利用智能化设备强化预警监测,通过“人防+技防”的双重屏障,扎实筑牢城乡防汛“安全堤”。

修复水生态本色,筑牢碧水保卫战线。立足生态修复,薛城加快实施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提升区域河道水生态环境。累计投资1.3亿元,实施蟠龙河湿地建设工程,建成橡胶坝5座,形成回水长度17公里、环堤道路13公里、湿地10000亩、水面7000亩、拦蓄水体1000万立方米的湿地规模;通过实施点源面源污染防治、生态护坡、水生植物栽植等工程,水质已达到Ⅲ类地表水标准。实施蟠龙河综合整治、凤鸣湖补水,推动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动水环境提档升级。

优化水资源配置,严守优质供水底线。精心实施水系连通和引湖入薛工程,通过管道等连通工程向下游补水,统筹利用地表水、微山湖客水、地下水、再生水,实现区域内水资源优化配置。目前,已完成“一站”“两线”骨干输水工程建设,铺设管道49公里,串连南部13条河道、10座水库、38个村庄。实施63个农村供水工程提标升级,扎实推进薛城区铁西水厂及管网配套工程,新增城市供水能力3.5万吨/天,建成日供水2万立方米的潘庄地表水厂,有效保障24万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向绿而行

——探索水环境治理新路径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努力构建“山青、水秀、林茂、田沃、湖美、城靓”的大生态格局。

厚植制度优势,强化水利行业监管。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估、提高取用水规范化程度、完善取水计量体系建设,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监管机制,全面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对全区小型水库实行区域化集中管护、政府购买服务、“以大带小”等专业化管护模式。将现代水网建设管理与“河湖长+检察长”“水资源+司法”深度融合,深化信息共享、联席会商等制度,形成全区水网建设的监管合力。

夯实生态底色,开展山水林田大会战。科学编制《薛城区“山水林田大会战”实施方案》,系统谋划千山头·蟠龙画卷、三湾里·薛河古韵、十里湾·田园沐歌、九龙泉·归园田居、石榴园·张庄明珠等片区生态综合治理,全区范围内先后启动实施了湿地生态修复项目8个,铺设引水上山管道10000余米,完成河道绿化彩化24公里,栽植水生植物40万余株,制作净化水质生态浮岛22处,完成湿地修复面积1000余亩。

坚持人水和谐,打造美丽幸福河湖。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高标准实施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全力做好河湖健康评价报告编制。制定《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方案》,结合“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等行动,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4562次。加强南四湖流域污染防治,与下游微山县实施跨流域生态补偿;投资1.35亿元实施设计规模为3万吨/天的薛城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完成现有城市主干道21.3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水生态环境稳步提升。

点水成金

——激活水经济发展新业态

按照“水网+”的模式,积极构建生态走廊,促进河道两岸产业升级,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

聚力“水网+乡村振兴”,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带。以河流为核心,以产业区为发展轴,协同推进石榴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业、蔬果深加工业、乡村休闲采摘业等产业发展,建成了“一河四区十园”现代农业产业版图。开启“突破周营”战略,积极发展绿色水经济,累计整合资金3亿余元,立足“印象白楼”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打造了白楼湾现代农业示范园等10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冬暖式日光大棚3000余亩,带动全镇发展设施农业5万亩,建成蔬菜种植专业村24个,蔬菜年产量达到22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吸纳2万名农民就业。

聚力“水网+效益河湖”,推动水美乡村示范带。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挖掘运河支队、王楼家风、巩湖农耕等特色文化,大力发展党性研学教育、乡村近郊旅游,先后举办滋味白楼欢乐嘉年华等200余场大型活动,带动周边“热”起来,“活”起来,受益群众达5万人,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农村水系治理带来的生态红利,打造乡村生态共富的“薛城样板”。

聚力“水网+水城融合”,提升水城融合示范带。坚持源头治理,围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系统整治城乡水生态、水环境,积极构建生态走廊,对城区段河道进行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拦蓄坝工程升级改造及景观配套提升,打造以亲水平台、观景站等为主体的“品质观景台”,在河流两岸建设水幕灯光秀、亲子活动中心、绿叶广场等景观节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西城区水系,推进薛城小沙河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做靓城市河岸风景线,搭建水岸交织、水城融合的城市会客厅。(记者 刘振江 通讯员 李君

编辑:徐晓伟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