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社区带头人 写好治理“大文章”

——记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荆河街道清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玉珍

作者:张莉萍 来源:枣庄日报 2024-07-05 09:56:44

提起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滕州市荆河街道清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玉珍,认识她的人都竖起大拇指。

1999年张玉珍担任社区书记时,她所在的社区是一个常住人口近万人、临街商铺130余家的大社区,不仅流动人口多、居民诉求多,而且当时的社区没有资金也缺乏固定的办公场所,只能租借民房开展工作。面对如此困境,刚上任不久的张玉珍没有抱怨,也没有等待,撸起袖子说干就干,首先她就把目光锁定在了烟厂闲置下来的一栋宿舍楼上。但这事办理起来并不顺利,最终在张玉珍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要到了场地、争取到了资金。回想起那段“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的日子,虽有辛酸,但张玉珍却坚持了下来。

社区有了办公阵地以后,张玉珍又想怎么才能和群众抱得更紧?张玉珍又开动脑筋,结合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推行“一站式”社区公共服务,配套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幼儿托管等便民服务场所,打造了棋牌室、书画室、舞蹈室等多个功能室。就这样,很多居民的想法都发生了转变,在他们眼中曾经“可有可无”的社区现已成为“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这可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张玉珍拿起一个笔记本向身边的 人传授着自己的工作经验。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都无法阻挡住张玉珍社区巡访的脚步,笔记本就是张玉珍随身携带的标志性物件,上面一笔一划记录着居民的难事、烦心事。近年来,选择到社区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有文化、有学历、有想法,但干好社区工作,仅凭一腔热血还不够,还需要会说群众语言,会做群众工作。为了让他们尽快成长,张玉珍带着他们上门走访,用一本本民情日志,记下群众家里家外、房前屋后事,使他们逐步成长为社区工作的行家里手。

“每天睁开眼,就是谁家下水道又堵了,谁的家里又遇到了难事、烦心事。”张玉珍说。有一次,社区居民反映临街路口车流量较大、缺乏交通信号灯,造成孩子们上学、放学路过该路口时有安全隐患。就在张玉珍不知如何是好时,新来的社区工作者小马建议,自己在走访时发现辖区有很多退休职工,何不让他们和社区工作者共同组成志愿者“护苗队”,分早中晚 三个时段,在路口看护孩子们安全过马路,于是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还有一次,社区工作者小邢在进行家访时了解到,社区居民孙师傅和妻子都没有固定工作,儿子儿媳都是智力残疾人,孙子刚上幼儿园,生活贫困,于是小邢主动到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了低保,还帮助他们协调了一处夜市摊位,卖一些日用品增加收入。小马、小邢的经历是我市社区干部成长的一个缩影,近些年,张玉珍所在的社区培养出来的书记、副书记共有12人,他们均已成为社区的骨干力量。

“快一点、再快一点,老百姓的事等不得、也慢不得。”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张玉珍历历在目,“社区工作千条万条,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永远是第一条!”张玉珍所管辖的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4973人,其中独居老人885人,这些都是她关注的重点和日常服务的难点。张玉珍便组织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力量,开展“多对一”结对服务,坚持每天上门入户,逐步成了越走越亲的“老亲戚”。在张玉珍的印象中,社区有位79岁的独居老人,子女均在外地,只要张玉珍空闲下来,张玉珍就到老人家中拉拉家常、讲讲新鲜事,陪她出去透透气,老人常常拉着张玉珍的手说像她的亲闺女,这也让张玉珍深受感动。记得有一天晚上,老人家里的下水道堵塞,张玉珍接到电话后就戴上手套,徒手为其疏通了管道,得到了老人的认可。32年来,张玉珍扎根社区,用心干事、用情为民,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由青涩走向成熟,也从“弱女子”炼成“女汉子”,收获了广大居民的信任和认可。

社区小舞台,服务大阵地。在张玉珍看起来,社区工作有困难,但更多的是收获;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欣慰。(记者 张莉萍

编辑:魏松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