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
近来,滕州市东沙河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文明工程、基础工程来推进,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环境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垃圾处理:
形成工作常态 家家户户齐动员
东沙河镇按照“全域整治、镇村联动”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在投资2000万元实施“全时全域全覆盖”环卫一体化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力度,创新实施“机械化深度保洁”新模式,高标准购置洒水、扫地等各类车辆20余辆;由联迪集团成立专门的至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高铁新区建成区的保洁工作;镇政府每年投入370万元,由利民公司实施村级保洁机械化管理。目前,共引进大小车辆50余辆,拥有物业公司职工、保洁员200余人,机械化深度保洁模式已然确立。该镇注重提高各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能力,足额配备环卫设施设备,探索适合该镇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总结推广分类收集的经验模式。
厕所革命:
角落里的大民生 惠民实事干到位
该镇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综合考虑村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源分布、排污管网覆盖程度、农户生活习惯、群众改造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推广使用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厕所,鼓励推广使用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相结合的模式,同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该镇计划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8个村农村公共厕所的建设任务,到2020年共完成20个村农村公共厕所的建设任务。同时,成立无害化卫生厕所服务中心,建立镇、办事处、村三级服务网络,采取财政补贴、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确保改造后厕所长期正常运行使用。组建专业队伍,制定维修服务制度,负责旱厕改造户维修、清掏等工作。回收的粪渣粪液要作为有机肥料优先用于农业生产,严禁随意倾倒,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污水治理:
分类施策治顽疾 定期督导保实效
坚持“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按照分类实施、重点推进的原则,先行实施荆河、漷河沿线、荆泉水源地保护区村、已建成及在建美丽乡村等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村庄实现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工业废水乱排,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禁止向城河、漷河、墨子湖水库、荆泉水源地等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严禁将处理后不达标或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狠抓水环境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巩固“清河行动”成果,加快小洪河流域治理,适时启动漷河小宫桥段综合治理,加强二养德、大养德、郭吉山等塘坝监管和治理,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完善镇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确保出境水质稳定达标。
“穿衣”工程:
多措并举添新颜 美丽乡村处处见
村容村貌提升被称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穿衣”工程。江桥村党支部书记姜永军介绍:“过去我们村,人多不好管理,村民垃圾随手扔,环境脏乱差。正好镇上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要借此机会,集中开展整治提升,让村庄变净变美,让村民的精气神也提振上来。”按照本次人居环境提升实施方案内容,预计到2020年,全镇70%的村建成B级以上美丽乡村,其中A级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30%。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遵循“巩固、完善、提升”的农村公路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新农村幸福路”优质品牌。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引导农户整齐堆放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促进庭院内外整洁有序、室内卫生舒适。进一步优化完善“六三三模式”,以“一山两河29条路”为主线,全面推进以高铁站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道路游园、水系景观、生态街巷建设。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乡村风貌建设提升行动,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编制乡村风貌整体设计,塑造特色乡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