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国
山亭区冯卯镇驻地西北侧1公里处有一个兑头沟,那可是滕费交通要道的一个重要隘口。1939年12月26日,苏鲁豫支队四大队在此成功伏击了日军,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振奋了鲁南军民抗日斗志。
1939年12月初,苏鲁豫支队4大队接到八路军第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的命令,速赴鲁南,开辟敌后战场。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兼4大队长梁兴初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从微山湖西出发跨越津浦铁路急速行军,12月25日到达滕县东北的上户主村一带。部队决定在此宿营。
部队住下来后,乡亲们前来反映:“前天有百多个鬼子,从平邑开往滕县,在沿路的村庄拉羊、牵驴、要车,见人就打,还烧了不少房子,抓了不少人。”听到老乡们的讲述,战士们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为乡亲们报仇。
梁兴初立即选4名侦察员化装成当地农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滕县,侦察员经过多方打探,得知第二天6点多钟,滕县日军用牛车向费县平邑据点运送军用物资。
得到信息后,两名侦察员迅速返回驻地向梁兴初报告。此时已是深夜,梁兴初听到侦察员的报告,一拍桌子说:“好,伏击小鬼子!”
于是,梁兴初派人找来村干部,商议伏击地点。村干部说:“鬼子去平邑必定经过东边的兑头沟,那里地势洼,两头一堵,鬼子插翅难逃。”梁兴初说:“好,就在那里设伏。”
当天下午,滕县的日军就将调来的60辆牛车全部装上军用物资,其中有被服和食品等过年物资。
次日早晨5点多钟,日军开始套车,准备送往平邑据点。
留在滕县城的2名侦察员和老乡又商定再分两组,1组返回报告,1组在车队附近侦察。
返回报告的侦察员回到驻地,此时梁兴初已派部队在兑头沟、韩河一带埋伏下来,并计划在日军车队进入伏击圈就把谢庄公路桥石板掀掉,确保日军无退路。
上午约9点多钟,日军60辆牛车组成的运输大队来到兑头沟隘口,鬼子有的懒洋洋地睡在牛车上,有的还唱着小曲,全然没有料到他们的噩梦就在眼前。
上午10时许,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梁兴初举起驳壳枪大喊一声:“打!”霎时间,枪炮声震天动地,密集的枪弹射向敌群。日军乱成一团,横七竖八地趴在地上,太阳旗摔在一边。
日军迅速组织反击,以牛车作掩护,架起机枪射击,经数小时激战,双方伤亡较大。日军见形势不利,一部人在机枪的掩护下,向南侧的婆山奔去,八路军调集力量向婆山之敌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留在兑头沟的敌人被八路军消灭。随后,八路军向婆山发起进攻。
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形,且火力强,不可强攻,大队长梁兴初决定,采取迂回包抄的办法,消灭日军。日军发现后,以强大火力压制前往包抄的八路军。战斗至傍晚时分,婆山日军开始突围,敌我的肉搏战十分激烈,据大队长梁兴初后来回忆:“8连一个战士一刺刀刚结果了一个鬼子兵,夺了一挺轻机枪,另一鬼子小队长趁其不备,猛地扑了过来,把我们的战士推了个跟头,又把机枪夺了过去。就在这时,8连连长高敬手疾眼快,举起大马刀,一个箭步窜过去,大喊一声:‘要你的狗命!’手起刀落,把鬼子小队长劈成两段,机枪又被夺了回来。”
经过近一天的激烈战斗,八路军击毙包括少尉佐木一郎在内的日军90余人,缴获日军迫击炮1门,电台1部,牛车60辆,以及枪支弹药、被服、食品等,取得115师部队东进中的一次重大胜利。此次战斗,八路军也有重大伤亡,连长罗正文等30余名官兵伤亡。
1973年,滕县县委在南面岭上建烈士陵园,安葬此次牺牲的八路军官兵,并将兑头沟南面的土岭命名为“英雄岭”。昔日的战场,早已变成了今天的新型社区。但兑头沟伏击战的故事,却被老区人民传颂着,红色的革命故事将一代代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