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重点经济工作任务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聚焦“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大牵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改革创新再深化、“双招双引”再发力、城乡建设再提质、民生保障再加强,助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具体工作中,要按照省委提出的“重点工作攻坚年”要求,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要聚焦工业转型振兴抓攻坚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是主阵地、主战场,关键是要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
一是抓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以制造业“决战5000亿”三年行动计划为总抓手,设立重点产业引导资金,集聚要素深耕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以上。
二是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实现“从有到优”。
三是抓企业内涵式发展。立足“育龙头、树品牌、带产业”,支持优势企业加快兼并、联合、重组,力争每个优势产业重点培育1—2家品牌价值高、带动能力强、行业话语权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持续推动企业梯次成长。
四是抓要素保障供给。完善“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优先保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要聚焦开放发展抓攻坚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开放发展的理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更多项目和人才引进来,让更多枣庄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一是“双招双引”再加力。深入实施“双招双引”百千工程,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立足全球视野画好“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
二是项目建设再加力。稳增长关键在于稳投资,稳投资关键在于抓项目。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至上、项目为王”的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形成“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是外经外贸再加力。
要聚焦改革创新抓攻坚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开发区改革。完成聘任制改革只是开发区改革的“第一步”。下一步,各开发区要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铺开改革工作。
二是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近年来,我们搭建了一批创新平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下一步,要发挥好各类创新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先进成果落地转化和共性技术推广应用。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期,国务院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用心创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要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抓攻坚
要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市扩容提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加速融合。
一是持续增强新城区首位度。要紧紧围绕“东部高新产业区、西部现代商贸区、南部科教创新区、北部生态休闲区、中部行政服务区”的功能定位,全力建设新城、发展新城。
二是持续强化交通网络建设。编制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铁路网专项规划,着力构建公铁水空并举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改安置力度,推进海绵城市、停车场、充电桩、5G网络建设。
四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要聚焦补齐短板抓攻坚
打赢三大攻坚战是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的关键。各级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咬定目标、全力攻坚。
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要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源头防控,深入推进“四减四增”,紧盯8场标志性战役重点任务,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和长效机制。
三是坚决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深入开展金融风险隐患排查,重拳整治非法集资、民间高利贷、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各类金融违法行为。健全地方法人银行治理结构,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要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抓攻坚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一是进一步办好社会事业。
二是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
要聚焦担当作为抓攻坚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一是担当尽责。
二是抓实办成。
三是正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