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峄县中心街区的历史印记

作者:孙忠强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03-30 11:19:32

老峄县中心街区,因该路段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官衙的所在地和地处老峄县城正中心而得名。街道为青石路面,从县衙门口到南门(望仙门),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米。

老峄县中心街区商贸十分繁荣。明清至民国时期,街两侧店铺林立,门类繁多,购销两旺,灯红酒绿。比较著名的有中和堂药店、仁济堂药店、兴吉典当铺、恒兴钱庄、华丰厚杂货店、大德昌百货店、长盛居饭店、峄县大烟馆等。每逢集日或古会期间,这条街百工杂役云集,无字号经营者满街摆摊,沿街叫卖,场面十分热闹。

老峄县中心街区北端是历代官衙,南门外延伸线又建有清真寺、基督教堂和教会学校、医院、孤儿院以及德国传教士万美利开办的酱园店,加之美国传教士在中心街附近兴建天主教堂从事传教活动,因此,老峄县中心街区无可替代的凝结成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店铺林立 商贾云集

“中和堂药店”建于1920年,建有房屋30多间,雇佣店员30多人,店主王裕久,主要设备有大药碾、切刀、烘干箱等大型加工工具,能自制药膏、丸、散中成药50多种,经营中成药800多种。由于药品品种多、管理规范,生意十分兴隆,药品远销到宿迁、窑湾、邳州、苍山、兰陵、利国驿、韩庄、滕县等地。

“仁济堂药店”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原名“淮庆堂药店”,是峄县最早的药店。最初由刘成锡掌堂,后转让给傅寿堂经营。傅寿堂精通医术,亲自加工制作药品,货真价实,深受百姓喜爱。随着药店的规模扩大,傅寿堂又聘请周边多位名医坐诊,使药店成为诊病与卖药为一体的店铺。清末至民国年间,周边邳州、铜山、苍山、韩庄等地来此就诊、取药的群众络绎不绝。

“兴吉典当铺”建于民国初期,店主为山西大财主刘寿武。当铺鼎盛时期拥有房舍130多间,雇工100多人。该当铺典当商品上千种,并规定上限3分利息,因此在民国年间经济低迷的社会背景下,生意仍旧十分兴隆。

“恒兴钱庄”建于清朝末期,由曾任内阁中书的王宝田经营,经营业务主要是存款和放贷。钱庄经营规模对地方经济影响甚大,一度曾印制发放“恒兴票证”,在峄县、滕县、费县、临沂、郯城诸地充当市场流通货币。

“万美利酱园店”开设于1938年,为德国传教士万美利开办。1931年10月,万美利由临沂来到峄县,在基督教堂南邻首先开办了“孤儿院”,后又置地种粮种菜种果。由于粮食和蔬菜的富余,随之在孤儿院处开办了“酱园店”。该店自制各种酱菜,其中“峄县豆豉”风味独特,畅销峄县周边地区方圆百里。

历史悠久 轶事迭出

据《峄县志·职官考》记载,仅明、清两代在峄县中心街区北端官衙任职的知县有名字记录的就有150多人,他们中有许多轶事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颂。这条街上的建筑遗迹,仍能诉说出它们当年见证的历史风采……

刘镛,福建长乐举人,清康熙年间任峄县知县4年。他在任期间,秉公执法、为民请愿,深受百姓爱戴。他离职后,地方百姓为他特立“堕泪碑”。

张玉树,陕西武功县人,清乾隆年间在此连任知县10年之久。他“清正廉洁、重视教育、发展生产、为民办事”的治县之功,被当地百姓称为“张青天”。他升职离任时,阴平乡秀才孙毓磐率众扒掉张玉树的官靴,悬于南门里城墙内,借以期望后来的地方官都能走他的清官之路。

1946年2月,陈毅元帅曾在中心街区北端官衙内“小方屋”同美国代表赫利斯、国民党代表王敬之进行谈判。“小方屋”被列为“文保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今修缮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平的历史见证。

文化多元 异彩纷呈

老峄县中心街区融医药文化、饮食文化、金融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于一体。特别是1901年,随着美、德等国的传教士在此定居从事传教活动后,使这条街形成了中西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

“清真寺”。老峄县属回汉杂居的地区,回族居民主要分布在峄县县城和枣庄、台儿庄、涧头集等地。因此,为方便回族群众信奉伊斯兰教做礼拜,上述城镇均建有清真寺。峄县城的“清真寺”虽没有枣庄清真寺规模宏大,没有台儿庄清真寺因战火著名,但因居于县城驻地,而凸显其引领作用和位置的重要。

“天主教堂”。该教堂建在老峄县中心街和自由街交会处西首,属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并设有钟楼一处,钟楼最高处设有公鸡风向标,故老百姓俗称“公鸡楼”。天主教堂南北长28米,东西宽16米,配房东西长26米,南北宽6米,总面积604平方米。该教堂始建于1929年,由伯多禄神父聘请兖州天主教堂的工程师邢路加规划设计,历经一年半建成。天主教堂2010年底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督教堂”亦称耶稣堂。二十世纪初,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从青岛、潍县、临沂发展信众到峄县,美国、德国人开始在这里传播教义,使老峄县成为鲁南地区基督教兴起和发展的源头。1911年,美国魏云德工程师开始督建“峄县基督教堂”,工程由峄县裴桥工匠承建,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堂内可容纳1300余人,至1914年竣工落成交付使用。“峄县基督教堂”为石木结构,房顶是木架建筑,灰色瓦面覆盖,墙体由灰白色磨鼓石砌垒。主楼两层,楼板和立柱皆木质。主楼西南侧建有钟楼四层,上悬1.6米高大钟,楼顶竖红色“十字架”。主楼北侧建藏书楼三层,楼下设地下室。该教堂门窗皆为西式,拱形,楼板及拱架门窗皆美国槐木制成。顶棚板块为穿璜结构,水泥瓦面,红漆刷制,很是惹眼。1922年,基督教堂第二期工程建成,为附属建筑,共建楼房九幢(面积2404.1平方米),平房31幢(面积2920.3平方米),教堂共占地512.8亩。该“基督教堂”是鲁南地区最大的宗教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独特的艺术价值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峄县中心街区旧貌换新颜,渐行渐远的历史文化印记湮没在日渐拔高的建筑森林中。今搜集整理出些许文字片断,以期供有心者记忆“乡愁”。(孙忠强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